成交卡關?別再埋頭產貼文!先搞懂顧客信任路線圖,讓人更想買

選你愛的PODCAST平台收聽

APPLE PODCASTS | SPOTIFY | KKBOX

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?

明明辛苦準備內容,每週穩定 po 文,也常收到按讚、留言、分享,甚至還有人私訊問你課程或產品細節。當下你滿心期待,結果卻是——已讀不回,沒有後續。

或者,對方明明追蹤你很久了,看起來也挺有興趣,但就是一直沒有下單。

你開始懷疑,問題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?

「是不是產品還不夠好?」

「還是內容太長/太短/不夠專業?」

「難道⋯⋯還缺一支更細緻的影片?」

但你知道嗎?你不是不夠努力,也不是沒人看見你。真正的關鍵,其實是:

你的內容,沒有對齊顧客的決策旅程(Customer Decision Journey)。也就是說,對方在願意掏錢之前,內心其實正在經歷一段建立信任的歷程,但許多內容創作者都忽略了。

這篇文章,就是想陪你一起釐清這件事:不是你人氣不夠,也不是你沒在努力,而是你還沒有打造出一條清楚的「信任路線圖」——

一條能陪著對的人,從滑過你的貼文、對你產生興趣,進一步認識你、信任你,到最後安心下單的路

我會跟你分享,顧客決策旅程到底長什麼樣子、如何用內容設計去對齊這段旅程,以及,為什麼有些互動熱絡的貼文,卻始終無法轉換成交的關鍵原因。

準備好了嗎?我們先從最常見的卡關點開始:為什麼明明有人互動,卻始終沒有轉換?

 styled by us for Urban Beauty Loft | photo by Aimi Photo

迷思拆解:「有人氣」不表示會轉單

你可能會說:「我真的每天都有在發文啊,貼文也有人按讚、有人留言,甚至還有人私訊問課程和服務內容,為什麼就沒人買?」

這其實是很多創業者在經營初期最常遇到的瓶頸。你已經持續努力產出內容,甚至覺得自己快沒有題材了,但報名人數卻一直上不來,轉換率也低得讓人灰心。你開始懷疑——是不是產品需要重新設計?價格是不是設太高?還是該拓展新的平台或行銷管道?

但你知道嗎?最常見的根本原因,其實不是產品、價格或平台的問題,而是:你發的內容,沒有對齊對方內心正在走的那段「決策旅程」。

請你想像這個場景:

某個人第一次看到你的帳號,還搞不清楚你是誰,就直接被你邀請參加高單價課程或一對一服務。結果會怎樣?他可能立刻關掉畫面,或者禮貌性地說聲「我再想想」,然後從此沒下文。

又或者,對方私訊問你:「請問這個服務多少錢?」你一時開心,就直接丟出價格與報名連結,甚至附上一整份服務說明。結果呢?對方已讀不回,當然也沒報名。

碰到這些情況,並不代表對方不需要你的產品或服務。更多時候,是因為他還沒準備好

也許,他還沒有足夠認識你,也還不確定你是否真的理解他的處境。他還在觀望:你提供的東西,真的能幫上他嗎?現在是他該出手的時機嗎?

簡單來說,你還沒有陪他走完那段「從認識 ➝ 到信任 ➝ 到行動」的旅程。這也就是很多內容明明有人看、有人互動,卻一直沒有成交的真正關鍵。

那麼,我們該怎麼做?

在你再寫一篇銷售貼文、或懷疑自己內容不夠吸引人之前,我想邀請你先停下來,想一件事:你的內容,是否少了一段對話?是否少了那個能讓對方感覺「你懂我」的橋段?

這些,其實才是真正左右轉換率的關鍵。

顧客的「內心信任旅程」:從認識到行動的 5 個關鍵階段

為了幫助你更清楚理解,顧客從「看到你」到「決定買單」的整段心理歷程,這裡我想介紹一個非常實用的行銷模型:AIDAR, 分別代表:Awareness(意識)、Interest(興趣)、Desire(渴望)、Action(行動)、Retention(留存)。

它不只是理論,而是你可以實際對照來檢視內容是否「對在點上」的參考架構。

每一位潛在顧客,在真正付費之前,內心大多會經歷這五個階段。而我們的任務,就是透過對應的內容,陪他一路走完這條信任之路。

我們一一拆解這五個階段,並搭配內容建議,幫助你對症下藥:

Awareness 意識階段|先被看見

這是潛在顧客「第一次遇見你」的時刻。可能是在 IG 無意間滑到你的貼文、看見朋友轉發的限動、或某次點進你的網站。在這階段,他根本不認識你,也還不確定你是否提供他需要的東西。這時候的重點不是推銷,而是——引起注意,並快速建立第一印象。

你可以自問一句話:「我發的內容,有沒有可能讓一個路人停下來、甚至想按下追蹤?」

Interest 興趣階段|引起好奇

當對方開始對你講的事情感興趣,會停下來多看幾篇貼文、點開限動,甚至開始留言、私訊。這時候的內容,重點是啟發他、協助他、陪伴他。

適合的內容方向包括:

  • 有用的技巧

  • 常見的錯誤觀念

  • 個人的經驗故事

讓對方感覺到——你不只是懂理論,還走過實戰路線。

Desire 渴望階段|開始想像改變

這階段,潛在顧客已經開始想像自己擁有你產品或服務後的模樣。他可能還沒表達想合作,但心裡其實已經在悄悄問自己:「如果我買這個,我是不是也能......?」

這時候,你需要提供「渴望的畫面」。

像是:

  • 客戶的成功故事

  • 前後對照的成果案例

  • 你自己使用後的轉變經驗

讓他開始相信:「原來我也可以。」

Action 行動階段|準備好下單

終於,他準備好了。這時候,他會想要更多實際細節:價格、流程、報名方式。

你可以提供:

  • 明確的 CTA(行動呼籲)

  • 報名連結、預約表單

  • FAQ 解答或常見疑問釋疑

但提醒一點:千萬不要太早就跳到這個階段!如果前面的信任還沒建立,直接推銷只會讓對方冷掉、關掉畫面。

Retention 留存階段|成交不是結束,而是起點

很多人以為客戶買單後就結束了,但其實真正長期穩定的品牌,是在「成交之後」才開始深化關係。

你可以透過:

  • 電子報經營

  • 售後回饋與關懷

  • 回購優惠與推薦機制

讓顧客覺得被看見、被重視,甚至願意主動推薦給身邊的人。

明白了嗎?AIDAR 的五個階段,串起來就是一條顧客內心的信任旅程。

你現在的內容策略,可能就卡在其中某一段——比方說你一直努力提供實用知識(興趣階段),卻沒有延伸出讓人產生渴望的畫面,也就難以帶動下一步的行動。

釐清關鍵的卡點:你的問題很可能不在產品,也無關內容本身

這是許多創業者經常忽略的關鍵:不是沒人看到你的內容,也不是對你的產品沒興趣,而是——中間那段「從有感 ➝ 到想要 ➝ 到願意行動」的橋梁還沒搭好。

那接下來,我想帶你對照看看——

顧客從感興趣、到產生渴望、再到真正採取行動,你可以怎麼透過三種內容設計,陪他一步步走過這條信任旅程?

打造從興趣到行動的「信任路徑」的三種內容設計

1. 興趣 Interest|知識型內容:讓他停下來、感受到「你懂他」

在這個階段,你的目標不是推銷,而是讓對方停下來,感受到共鳴,並對你產生「欸,妳講的我有感!」的第一印象。

最適合的內容形式包括:

  • 某個小知識的延伸

  • 打破常見迷思

  • 簡單易懂的技巧或解法

  • 常見錯誤的提醒或觀念翻轉

關鍵是——你要說出對方此刻的困惑,讓他感覺你「真的懂」他的卡點,也有能力帶他突破。

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推產品,只要讓他心裡浮現一句話:「你說的我懂,你也懂我」,這就足夠了。

2. 渴望 Desire|成果證明型內容:讓他看見「原來我也可以」

當粉絲對你的觀點感到認同,他會開始想知道: 「這個方法真的有用嗎?有沒有人試過?結果怎麼樣?」

這時候,你需要提供「看得見的證明」來激發他的想像力。可以是:

  • 客戶/學員的改變故事

  • 私訊截圖或回饋分享

  • 實作前後的差異

  • 你自己的真實經驗或轉變

這些內容的重點不是炫耀成果,而是讓他產生代入感,開始想:「如果我也照著做,也許我也可以……」

當對方開始在腦中建構這個「想像」,就離下單只差一步。

3. 行動 Action|個人故事型內容:建立信任,推進行動

到了這一步,顧客其實已經對你有一定認同,但要他真正採取行動、報名、付費,他還需要一點情感上的「確認」——確認你不是只會說,而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。

這時候,個人故事就非常重要。

不需要多大規模,有時只是一段創業初衷的分享、一則生活裡的小轉折,都能讓人覺得:「你是我可以相信的人。」除此之外,也可以在這個階段提供:

  • 常見問題(FAQ)

  • 開放私訊問問題

  • 安心感的 CTA(例如:「不確定適不適合你?歡迎先聊聊」)
    這些行動設計能有效移除猶豫和障礙,讓顧客更願意踏出那一步。

總結來說,這三種內容其實不是彼此分開的,而是連成一條自然的信任路徑。

從知識引起興趣、到成果喚起渴望,再到真誠故事促進行動。你要做的,不是強推產品,而是溫柔地陪他走過這段心理旅程——一步一步,走到他願意對你說:「好,我相信你。」

你的內容,是幫顧客搭一座信任的橋

講到這裡,你應該也開始感覺到了吧?問題往往不是你不夠努力、也不是沒人在看,而是你發的貼文,對齊了顧客的哪一段旅程?

很多創作者卡住的關鍵,不是沒人氣,而是中間那段信任的橋樑,還沒搭好。

所以,給你一個小練習。等一下文章看完,就來檢視一下你最近的三篇貼文

  • 有沒有讓人覺得「你懂他的問題」?(興趣)

  • 有沒有勾起他「也想試試看」的渴望?(渴望)

  • 有沒有讓人更認識你,進一步信任你?(行動)

如果你發現有哪一段內容比較稀少,別擔心,那正是你最有機會補齊、強化的位置。

你不需要重新來過,也不必每天追著產出跑。只要有方向、有節奏,你就能慢慢鋪好這條信任的路,讓對的人越走越靠近你。

因為我們經營的,不只是帳號,而是一條路——

一條陪著顧客從認識你、喜歡你,到信任你、安心買單的路徑。

今天,不妨就從這裡出發吧。

延伸閱讀和資源:

如果迫不及待要設計適合你的顧客旅程和行銷漏斗,前往閱讀【如何留住過客、倍增成交率?用 3S 法則從零打造你的高效行銷漏斗

想知道我們自己沿用到現在,超過五年的IG貼文策略嗎?【三種讓粉絲不只留下來、還主動愛上你的 IG 貼文

如果經營社群總是給你壓力和焦慮感,真心推薦你一定要閱讀【「做自己」打造獨特品牌吸引力:IG 社群經營就該這麼自在!

選你愛的PODCAST平台收聽

APPLE PODCASTS | SPOTIFY | KKBO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