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6個限動小習慣,讓我們默默養出真正會下單的鐵粉(你今天就能開始)
選你愛的PODCAST平台收聽
APPLE PODCASTS | SPOTIFY | KKBOX
某次推廣活動結束後,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:
有幾位報名的學員,其實早就是我們的電子報訂閱者,每週固定會打開信件、關注我們的內容。照理說,他們應該會從 email 裡的連結報名,對吧?
事實並不是這樣。
他們最後選擇直接私訊我們的 IG 限時動態:「我想報名,方便傳連結給我嗎?」;這些人並不是剛認識我們的新粉,而是已經關注一陣子,蠻熟悉我們的追蹤者了。
他們早就知道我們有開課,提供哪些服務,但真正讓他們下決定的,反而是限動裡那些看起來很日常的畫面,例如:開班倒數的提醒、其他人加入的片段、我們在幕後忙碌準備的樣子⋯⋯這些細碎又真實的片段,慢慢堆疊出一種熟悉感和臨場感。也正是這樣的「陪伴感」,在關鍵時刻成了他們下決定的最後關鍵一推。
那次之後,我們對限動的角色,有了全新的理解:它不是取代貼文的內容主力,也不是用來介紹產品細節的地方,但它卻很可能,就是那個默默陪在粉絲身邊、幫他們做出決定的重要助力。
你以為限動沒人理,但其實,真正會報名、會下單的人,往往就藏在那群「每天默默在看的人」裡。
我們很多學生都曾懷疑:「是不是限動都沒人看?」
但限動的影響力,其實不是來自留言數,而是來自默默養成的熟悉感。
可能有人每天都會點開,看你早餐吃什麼、正在忙什麼,雖然沒有留言、也沒有私訊,但他其實一直都在。
等到哪一天,他真的有需要、有問題,你就是他最先想到的人。
styled by us for Dana Jo | photo by Comeplum
6 個我們自己在做、學生也做出結果的限動小習慣
這些方法,不是行銷話術、也不是內容大招,而是一種「陪伴式經營」的日常微行動。
1. 利用 IG 投票貼紙做市場調查:快速掌握粉絲偏好
你可能已經用過 IG 投票貼紙,問粉絲「今天想喝哪杯咖啡?」或「週末出遊還是宅在家?」這些互動感的小問題,確實能拉近距離。但我們真正開始發現它的威力,是從測試市場反應開始的。
有一次,我們在設計一門新課程,遲遲無法決定要選哪個課程名稱,就把兩個選項放到限動投票讓粉絲選。結果後來轉換率真的比較高的,就是當初得票率最高的那個選項。
這不是巧合,而是因為他們自己選了「我對這個有感」,也就代表他們已經幫自己對號入座了。等到後續我們用這個名字發貼文、寫信,他們會更自然感受到:「這個東西就是在對我說話」。
我們也曾問過:「如果你成功賣出第一個數位商品,你最希望帶來什麼改變?」給了幾個選項像是自由安排時間、有更多收入減輕壓力、不再靠接案收入、能打造自己的產品。回收結果不只是幫助我們理解學員內在渴望,更是之後文案設計的寶藏素材。
所以如果你最近正卡在課程命名、主題選擇、貼文方向,真的可以試試這個方法。發一則簡單的投票限動,問問你的粉絲怎麼選。你可能會發現,那些平常不怎麼互動的熟面孔,其實一直都有在默默觀察你,也正在透過這個小動作,主動給出他的心聲。
2. 投票互動後主動私訊:用限動建立信任感與對話機會
當有人在你的限動投票時,IG 會顯示是誰點的。這時,我們常會做一件事:主動傳訊息給對方,送上一份貼心的小資源。
像我們會私訊說:「剛剛看到你有投票,謝謝你!我們最近剛好整理了一份小工具包,也許對你會有幫助 ❤️」這份小工具可能是一份 Google Sheet 行事曆、限動靈感包、或一段教學影片,簡單但實用。
我們不強推什麼,只是想讓對方感受到:你有注意到他的互動、你懂他可能卡在哪裡、你願意主動給他一些幫助。有一次送出限動靈感包後,對方還回我們:「天啊也太貼心了吧,正好這幾天不知道要發什麼!」
還有人說:「欸~你竟然記得我有投那個票!」——其實這才是我們最想做的事:讓他有一種「我有被看見」的感覺。
這樣的互動,不是為了成交,而是在對方還沒決定要不要買前,先感受到「你真的懂我」,信任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的。
3. 設計限動 VIP 暗號:培養高黏著度的潛在客戶名單
不是每個人都會回應限動,但每天都點開你圈圈的人,其實就是最值得經營的 VIP 名單。
我們有時會在限動低調地寫一句:「最近在籌備一個新服務,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,回我『VIP』兩個字,會搶先通知你,還有專屬小禮物喔~」
這就像是一個暗號,讓默默在看的他有機會舉手,表示:「我在這裡,我有興趣。」
你不需要大張旗鼓推銷、也不需要設計複雜漏斗,就只是輕輕地說一句話,讓他知道你注意到他了,然後你們之間開始有了私密的連結。
每次我們這樣做,都能收到很多則「VIP」回覆。後來真的報名或詢問細節的人,也常常就是這一群原本就有默默關注、只是還沒開口的人。
這種「你有機會舉手,我願意先給你一點好處」的感覺,會讓他更願意主動靠近。
4. 用問題貼紙了解需求:放大真實用戶的煩惱與猶豫
你知道嗎?當你問出一個好問題,對方其實會很自然地透露出他的煩惱、卡關點,甚至是他從沒說出口的渴望。
像我們會引導學生問:
「你每次做美甲前最猶豫的是什麼?」
「你在報一堂健身課前最不確定哪一點?」
「你挑飾品時最常卡在哪個點?」
學生們收到的回答五花八門,有人說「怕教練太 push 跟我氣場不合」、「我根本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風格」、「很喜歡烘焙但每次都失敗就放棄了」⋯⋯
這些不就是你最需要的市場語言嗎?
這時候你不是推銷,而是私訊他一句:「欸我懂你那種感覺,之前有學生也這樣說,我們後來試著⋯⋯」這樣的回應,會讓他覺得:你真的懂我,而且你願意聽我說話。
成交往往不是來自推銷,而是從這種輕輕地、一對一的理解開始。
5. 小測驗分類粉絲需求:一對一推薦剛好的資源
這一招我們超愛用,也很常教學生設計。
像是:「你經營 IG 最卡在哪?」我們會設計成選項:A:粉絲數一直卡住 B:發文都沒人理,每次都想刪掉 C:聊到一半就沒回應,私訊都轉換不了
接著針對每個選項,給出一個剛好的回應邀請: 「選 A 的朋友,我們最近有一場直播,專門講粉絲成長策略,超適合你~想要的話私訊我『直播』我傳給你!」
「點 B 的人,我有一份『限動靈感工具包』,超多學生用過都說終於知道要發什麼,想要的話回我『靈感』」
「如果你是 C,我有整理一份『私訊轉單的對話小技巧』,平常我們也在用,想試試可以私訊我『轉單』喔!」
這看起來像小互動,實際上卻是一場輕鬆的分眾行銷,你讓對方自己選擇自己是誰,再給他一份他會覺得:「哇~你怎麼知道我剛好需要這個?」的東西。
這樣的「對號入座感」,比單方面推銷更有效,也更容易被信任。
6. 分享日常限動生活片段:讓粉絲默默產生熟悉與連結感
有時候,我們真的沒空發貼文、也沒時間開直播。但只要限動還有露臉、分享一點生活裡的小事,那些常來看的熟面孔,其實就會一直記得你。
像是:「剛剛去接小孩的時候發現自己襯衫釦子沒扣」、「早餐的時候突然有個靈感,記下來順便分享」⋯⋯這些你以為沒人在乎的瑣事,很多人反而會特別有感。
我們曾經偷懶兩天沒發限動,結果收到一位粉絲的私訊:「你們還好嗎?怎麼都沒出現!」那一刻我們就知道,限動不是只是曝光工具,它是讓對方「覺得你還在」的日常證明。
信任不是來自你說了什麼驚天動地的話,而是來自他打開 IG 的時候,總是能看到你,看到你也在過跟他一樣真實的日子。
不用變成限動達人,只要選一招開始練習就會進步
限動的影響力不在於技巧有多厲害,而是在於你是否願意在日常中,主動經營那一點點連結。
你可以從這 6 招裡挑一招開始練習,慢慢找到屬於你的互動節奏。你會發現光是做到每天「出席」,限動就能發揮強大威力。
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靈感,我們特別準備了《7 天限動啟動包》,幫你自然建立互動節奏,從乏人問津的限動圈圈,開始養出熱呼呼的鐵粉!
【延伸閱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