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開很多經營IG的人都還不知道的秘密:這樣用限動說故事,培養超高黏著度
選你愛的PODCAST平台收聽
APPLE PODCASTS | SPOTIFY | KKBOX
你知道嗎?Instagram 的總監 Adam Mosseri 曾經說過,限時動態(Stories)是他最喜歡、也最能拉近與粉絲距離的功能。
我們自己在 2023 年開始嘗試每天發限動,短短一個月內,帳號的互動率竟然翻了一倍,甚至兩倍,粉絲的私訊、留言也多了起來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常說,限時動態其實是整個 IG 裡最被低估的「信任橋樑」。
有趣的是,我們訪談、交流過這麼多內容創作者和品牌經營者,幾乎每個人都說:「限動?我不知道要發什麼耶!」或者:「沒什麼人會看限動吧?真的有用嗎?」
這些反應我完全理解,因為我們自己一開始也是這樣。我們寧願花很多時間規劃貼文、排版、設計美感,對限動卻總是「之後再說」。
但如果你仔細觀察,那些有高黏著度粉絲的帳號幾乎都有一個共通點:穩定、用心且持續地經營限動。
Styled by Us for How Charming Brand Shoot | Photo by Mike Sung Photography
IG 限時動態的真正功能:加深粉絲關係
限動不是為了曝光,而是為了「培養關係」——尤其是與已經追蹤你的粉絲。
我們常說,限動就像是一場每天的小約會,不需要劇本、不需要完妝,只需要你真誠地「出現」。就有學員告訴我們:「我不太留言,但我每天都會看你們的限動,感覺好像每天都碰面一樣。」
這不是偶然,而是限動帶來的熟悉感與信任。
當粉絲習慣每天點開你的限動時,這個動作就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。你不再只是 IG 上的一個帳號,而是他生活裡熟悉的朋友。
「我不知道要發什麼」?其實你每天都有故事可說
太多人說:「我生活很普通,有什麼好發的?」但這其實是個迷思。我想請你換一個角度想:粉絲真正想看到的,是一個「活生生的人」,那個懂他、理解他、生活也有點像他的人。
限動的美在於不需要完美。因為它 24 小時後就會消失,它給你一個機會,邀請粉絲走進你不經修飾的生活角落。
比方說:
你早上開工時,拍一杯咖啡的照片,與其只是像生活紀錄一樣說「今天靠它撐過一天」,不如講「今天要錄三集 podcast,靠這杯撐過去!」,粉絲馬上就能感受到你的情緒與狀態。
或者一整天都在開會,不要只說「忙爆!」,試著用好幾張照片,搭配這樣的文案「今天開了整天的會,終於下班了!我現在要點個蠟燭、追個劇,好好犒賞自己,放鬆~」
你有發現嗎?換個敘述方式,同一件事帶給人的感覺瞬間不一樣了。第二種的分享不只更有畫面,也容易引起共鳴,吸引人留言呼應:「欸我今天也好累,期待下班!」。
你可以把限動想成「微型影集」。每一則小故事,都有機會成為粉絲情緒的勾點。分享一些當下的情緒轉折,稍微帶到你想分享這件事的動機或邏輯,這些小小的心聲,都可能讓人有同感。
所以,你不用抱著限動一定要多漂亮、多有梗,只要每次發之前問自己:「這則限動,能不能讓人多留住一秒?」、「他們看完會不會有點感覺?會不會想回覆我?」
這些心思會慢慢改變你經營限動的方式。
用限時動態說故事:不是炫耀,而是讓粉絲「有感覺」
很多人一聽到「要在限動說故事」就會感到壓力,好像需要某種天生的講故事能力。其實我非常理解,因為我以前也這麼想。
但後來我發現:說故事,真的不是什麼與生俱來的天賦。它其實是一種可以練習的表達方式——練習停下來感受當下的情緒,練習問自己:
我為什麼想分享這件事?
我當下的情緒是什麼?
我希望粉絲看到後,能感受到什麼?
限動最棒的地方就是「不用完美」。你不需要寫腳本,也不用特別想一個很厲害的開場,它本來就是讓人真實表達的平台。
生活化的情緒,也能成為最有共鳴的內容
即使像我這樣熱愛工作、每天都在創作,有時也真的會有「完全不想動」的時候。
有一天,我原本真的提不起勁工作,正準備泡杯最愛的美式、放點音樂耍廢一下。結果滑開 IG,看到一位聽眾留言說:「上一集 podcast 給了我很多新想法,讓我重新啟動副業的動力!」
那一瞬間,我真的被那句話「充電」了。重新打起精神,把麥克風架好,開始錄音。
我就把這段心情過程分成幾則限動說出來:
「今天真的完全不想工作,想耍廢一整天…」
「結果看到留言說上一集 podcast 幫他找回副業方向!」
「我也瞬間被他的留言打動,決定錄音。現在準備上工💪」
這樣的限動,就不再只是「今天有沒有錄音」,而是一個有起承轉合的小故事,而且是很多人會有共鳴的心情轉折。
要發更日常一點的內容,也可以:與其發「今天壓力好大」,不如說:「終於下班了,整天都在開會,現在要點個蠟燭、追個劇,好好慰勞今天努力撐過的自己。」這種分享不只真實、有畫面,還會讓人想留言說:「欸我今天也好累!」,創造共鳴。
你甚至可以更具體一些,像是補一句:「今天到底為什麼那麼煩?遇到什麼雷事?」小小抱怨一下,反而更有共鳴。人真的很容易被這種微情緒勾住連結。記得,不用一次說完,可以分成幾則限動慢慢說,讓整個故事有鋪陳、有感覺,這樣更容易讓人想一路看完。
說故事的關鍵,不在於畫面多美,而在於你有沒有注入自己的情緒與思緒。你越真誠,越容易讓人產生連結。
真實比完美更有力量:打造品牌的熟悉感與信任
我們有一位學生是手作品牌主理人,起初他擔心限動不夠美會影響品牌形象。但當他開始分享製作過程、與學生互動、生活片段等真實畫面後,幾週內限動互動翻倍,粉絲甚至留言說:「現在更想支持你了,因為更認識你了。」
這就是限動的力量——不是在於做了什麼大事,而是你願意真誠分享「活生生的你」。
這並不代表你要每天從早拍到晚。限動不是日記直播,也不是刷存在感。重點在於你「為什麼分享這件事」——而不是單純「發了一張照片」。
比起連發街景、早餐、咖啡照,真正有感的是那些帶著情緒與脈絡的小故事。這樣的限動會讓人「想留下來」,想要更認識你,甚至期待下一次出現。
粉絲不留言,但他們會默默回來看你
即使他們沒互動,當限動能讓人產生感覺,他們會默默回來,一次又一次。這也是為什麼,我總說:限時動態,從來不只是日常紀錄,而是你跟粉絲之間的信任橋樑。
而粉絲持續的觀看行為,也會被 IG 演算法識別成「高互動帳號」,接著就會將你的限動、貼文甚至 Reels 推給更多人。因此形成一連串正向循環的開端:
你有故事 → 粉絲有感覺 → 願意常看你 → IG 增加推播 → 粉絲與觸及提升。
邁出那一步,讓限動成為你的社群助攻神器
如果你也對發限動有障礙,擔心尷尬,不知道怎麼開頭,讓我們精心為你準備的《7 天限動啟動包》成為你的助燃起跑點。裡面包含:
七天主題靈感(你不用再想破頭)
實用的故事引導句
每日只需不到 10 分鐘的小任務
發限動其實自然又有趣,只要你願意先邁出那關鍵的一步,後面的節奏就會越來越順喔!前往領取《7 天限動啟動包》,不用等完美、也不用愁缺乏靈感!你會發現,粉絲會開始主動回來看你的更新,甚至願意跟你互動。
【延伸閱讀】
設計適合自己的獨家 IG 經營「儀式」,讓社群成為你的得力助手,而不是焦慮來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