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單、低成本、最適合新手的數位產品入門法(不想拍影片、不會講課也可以!)

選你愛的PODCAST平台收聽

APPLE PODCASTS | SPOTIFY | KKBOX

你是否也卡在「該不該開始賣數位產品」的十字路口?

如果你正處在這樣的十字路口:腦中浮現「要不要來賣賣看數位產品?」的念頭,卻又遲遲無法踏出第一步——那麼,這篇文章會是為你寫的。

我會帶你一起釐清:你現在的階段,是否適合開始販售數位產品?如果還不適合,又該如何調整方向?並且,我也會分享一個非常適合新手起步的產品類型,它的風險低、操作簡單,能幫你在試水溫的同時,也更認識自己適不適合這條路。

這幾年,我分享過許多關於數位產品、內容創作、個人品牌經營的經驗。但今天,我想邀請你從一個更根本、更貼近自己當下狀態的角度來思考一個問題:

「數位產品這件事,真的適合你現在的階段嗎?」

還是,你其實只是因為看到身邊的人都在做,開始焦慮起來,擔心自己再不跟上就會被淘汰、會落後?

對我來說,數位產品的吸引力,在於它的彈性與擴張性。你不需要有庫存、也不需要大量資金,就能開始試驗一個想法、分享你的知識,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影響力與收入。

然而,它並不是一條「快速致富」的捷徑。如果你內心有一個幻想:只要把一個產品做完上架,就一定會有人購買;很抱歉,我必須誠實先幫你打預防針,這樣的想法將會讓你受挫。

你處在哪個創作階段?先確認再行動

數位產品適合的,其實是那些「已經有內容累積、與受眾互動、開始有人相信你、認識你、甚至曾經詢問過你教學內容」的人。

但如果你還處在:

  • 剛開始經營自媒體

  • 沒有穩定的內容產出習慣

  • 粉絲數很少,互動冷清

  • 對自己的主題方向還很不確定

那麼,先別急著做「主課程」。不是因為你不夠好,而是你還沒收集到足夠的「市場回饋」來支持你一次性做出一個大產品。你還不確定別人真正想從你身上學的是什麼、你也還沒有清楚的教學語言與轉換流程。

電子書是什麼?為什麼適合新手知識變現新手?

很多人剛開始想做知識變現,腦中第一個浮現的,就是「要不要來開線上課程?」

但老實說,對還在起步階段的人來說,這一步真的不小。

你可能會想:「我不太會講話…」、「我怕講一講卡詞怎麼辦?」

更別說要錄影片、剪片、還得去研究怎麼上傳到平台、設定收費流程、建置網站……光是這些技術問題,就足以讓人直接放棄。

這並不代表你不能開始;相反的,我非常鼓勵你從最小可行產品(Minimum Viable Product)開始,而我最常推薦的第一步,就是「電子書」。

電子書的優勢:低門檻、高靈活的內容產品

為什麼電子書是最適合新手的數位產品?

因為它有幾個非常重要的特性:

  • 製作門檻低:不需要錄影、不需要鏡頭,不需要上課直播平台。

  • 成本低:你可以用Canva或Google文件設計完成,不需要設計師。

  • 範圍小:只要解決一個特定的小問題、聚焦一個主題就夠。

  • 高度客製化:可以加上影片、音檔、app 模板(如Notion、Canva、Google表單或試算表),讓整本電子書像是一個迷你互動課程。

很多人其實早就擁有這些內容雛形,只是沒有意識到那可以變成一個產品。

你可以把你平常在用的流程、常被問的問題、社群中回應最多的貼文主題都整理進去,讓這本書真正來自你的生活與經驗,而非憑空創造。

最棒的是,它能快速測試:你的這個主題,有沒有人願意為它付錢?

電子書適合誰?

當你知道電子書這個形式有多彈性、又沒什麼技術門檻後,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——這樣的數位商品,到底適合什麼樣的你?你能怎麼用它,讓你的第一步變現更穩、更容易開始?

電子書特別適合這幾種人:

  • 你有點子,卻不確定市場買不買單

  • 你想開始,但預算有限,不想一上來就投資拍片或課程平台

  • 你還沒累積很多內容,但有一些經驗、一些方法,想看看有沒有人有興趣

  • 你本來就有提供一對一服務,想打造「非時間綁定」的產品收入

  • 你想測試市場反應,建立一個起步的受眾社群

我們怎麼用電子書做到五位數美金收入?

就算你不是剛起步,也非常適合。——我們團隊到現在,還是會用電子書來測試新的點子, 因為它真的太適合當作知識變現的實驗場了。

像是去年我們做市調的時候,發現很多人都在問我們怎麼串聯不同平台、怎麼留住流量,我們就把這個常被問的問題,寫成一份叫《行銷漏斗全攻略》的電子書。短短兩週,就賣出五位數美金收入。

我們的第一個數位商品,也是一份美金 79 元的電子書。寫了幾封 email,那個週末就賣出三十幾份。而它後來,更延伸成我們的熱門課程《IG 百分百必修課》!

我想表達的重點是,你不需要等準備好所有東西才開始,因為電子書本來就是一個讓你邊做邊調整、邊推出邊學習的過程。 而這個過程裡,最重要的不是你產品有多完美,而是你開始了、你就能獲得更多反饋,看見市場怎麼回應,你能怎麼優化調整,在一次一次的推廣,成效累積越來越多,甚至能發展成像我剛說的,其他種類的數位商品,像線上課程,或會員制的服務。

不同行業的電子書靈感範例

舉幾個我們學生與知識變現的例子,你會發現,電子書的形式與主題其實可以非常有彈性:

某位建築師製作了一本《小空間大智慧》的電子書,教住在都市小坪數住宅的家庭,如何最大化使用空間。他加入改造前後照片、簡單設計原則,甚至錄了一支影片示範如何打造一個收納角落,提升整體生活機能。

釀製康普茶的專家,出版《康普茶新手完全指南》,從挑茶葉、照顧菌種到調整風味與打造品牌都一一涵蓋。這本書不只結合影音教學,也包含她個人的創業故事,特別打中注重健康或熱愛手作的人群。

一位專注於羊毛氈創作的藝術家,出了一本《羊毛氈入門指南》,教初學者如何挑選工具、完成第一件作品。同時,她還設計了更進階的模板包,針對有經驗的學員,分類成居家裝飾、配件、飾品等主題,提供創作靈感。

如果你的受眾是爸媽,你是育兒領域的專家,也可以設計《親子共讀互動法》、《打造雙語家庭環境》這樣的電子書,分享實用技巧、引導活動、或提升語言力的遊戲設計。

還有甜點烘培師,分享《法式甜點入門》,用最簡單成功率高的配方,幫助初學者建立信心;也可以針對特殊飲食(如無奶無麩)設計替代食材指南,滿足特定小眾市場。

這些例子橫跨建築、料理、設計、親子、創作等領域,證明了一件事:

你不需要是超級資深的老師,只要你有經驗、有成果、有方法,就能透過電子書幫助他人,開始測試你的市場與主題。

破解5大常見疑慮:你也能開始

「怕沒人買」是正常的

很多人一開始最大的擔心就是:「我都花時間做出電子書了,萬一沒人買怎麼辦?」我超懂,這種擔心是真的。

但你要知道,電子書本來就不是為了第一次就爆賣打造的,它就像所有的數位產品一樣,是為了幫你測試市場、累積信心,開始建立一群初步的受眾。

你第一本的目標,不是它要大賣,而是你開始做出來,得到第一個回饋。 這就是創業。它不是從完美開始,而是從「有做出來」開始,然後在一次次推廣、優化的過程中,慢慢累積成果。

電子書不需要完美設計,也不需要很長很厚

很多人會說:「我不是設計師,會不會電子書做出來很陽春?」

其實現在用 Canva 就有大量免費電子書模板,只要搜尋「ebook」就能套用。你可以輕鬆排出看起來很專業的版型,但請記住:

真正打動人的,從來不是外表,而是內容的價值。

你分享的技巧、知識、解法,才是讓讀者感覺「有收穫、值得付費」的關鍵。

還有一句很多人都不敢說出口的擔憂:「我怕我寫的內容太普通,沒人想看。」

其實幾乎每個學生都有這個聲音。但你要知道,你覺得「普通」的東西,很可能就是別人第一次終於搞懂的關鍵。

你不是在寫給已經知道的人看,你是在寫給「還在你三步五步之前」的那個人。而你只要能幫他走過那段,他就會感激你。

沒時間寫書?那更要從電子書開始!

很多人會覺得:「我好忙,根本沒時間寫書。」

但我想提醒你的是,電子書不是出版社那種幾百頁的正式出版品,它可以很精簡、很聚焦,只要內容有用、有系統、有解法,哪怕只有10頁也值得人付費。

重點不是厚度,而是:這本書能不能解決一個明確問題?

如果你真的沒時間從頭寫起,你也可以:

  • 回顧你過去 IG / podcast / 直播的內容

  • 將曾經被反覆問到的問題彙整

  • 把腦中的思緒做一個 brain dump,一口氣先寫下所有想法,不用編輯、不用美化

這就是我們當初做第一本電子書的方式——現在也還是用。

從熟悉的話題、真實的經驗出發,你不需要從0開始,而是從你「已經知道的事」去轉譯給需要的人看。

停止懷疑自己,開始提供價值

所以,與其一直問:「我可以嗎?我夠專業嗎?這樣有人要買嗎?」 不如回到這個問題:

「我現在可以提供什麼簡單的價值,幫助某一群人解決某一個小問題?」

然後,從這裡開始嘗試。

給想打造數位商品的新手的溫柔提醒:從可行的第一步開始

如果你正煩惱:「我現在可以開始做數位產品嗎?」那我想跟你說:你不需要一次就做很大,也不需要先把整個系統都打造出來。

你可以只做一個小小的測試——一份電子書,聚焦一個你最常被問的問題、一個你早已很熟悉的主題。它可能只需要你一週的時間,卻能幫你換來第一次回饋、一次對市場的探索機會。

這世界上沒有什麼「完美時機」,只有「比較容易踏出去的第一步」。而這篇文章,就是那個起點。現在,就開始摸索:你能不能把你最熟悉的議題,或是最常被問的問題,寫成一本迷你電子書?

請記得,你並不需要孤軍奮鬥,有我們幫你加油!如果你有了點子,歡迎來 IG 私訊我,我很樂意幫你看草稿方向、給你一點建議。

推薦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