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定位 (上) :破解差異化的公式!10%優勢思維+4大關鍵元素,竟都和「你」有關
選你愛的PODCAST平台收聽
APPLE PODCASTS | SPOTIFY | KKBOX
在創業的過程中,你可能也曾這樣問過自己:
「我真的夠特別嗎?」
「我的品牌,憑什麼被記住?」
當你已經擁有好產品、有想法、也努力投入時間,但市場競爭,你的品牌聲音混亂,粉絲和業績沒有明顯增長,你自己不禁開始懷疑,是不是還少了什麼?
「一定還少了什麼!」你不停地質問自己。
嘿!這不是你的錯。這是多數創業者都會遇到的挑戰:你總算意識到,光靠努力與內容,還不足以讓品牌「有感」被看見。
但我相信,你其實早就擁有了所有你需要的——你品牌的獨特光芒早已經隱藏在你的經歷和故事裡。只要你回頭看,發現那些你可能忽略的小細節,就能輕鬆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品牌亮點,並且在市場中脫穎而出。
我寫這篇文章,就是為了跟你對話,還有許多私訊聯繫我們,像你一樣看不見自己光芒與獨特性的創業者對話。
我需要你們明白:學任何新技能之前,你必須先找到你擁有的光芒,才能真正脫穎而出。
styled by us for Alicia Voelker Design | photo by by Nina Ruth Photograph
為什麼「品牌差異化策略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?
創業卡關的真正原因:找不到品牌亮點
很多創業者卡住的原因,其實不是因為沒有好產品或技術,而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麼「特別的」。
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?覺得自己的品牌少了點什麼,好像怎麼看都不夠突出,那個「亮點」總是找不到。
這正是為什麼品牌差異化這麼重要。它不是用來裝飾你的品牌,而是讓你在市場中真正被看見、被記住的關鍵。
我知道,很多創業者其實都有這樣的困擾——對自己沒有信心,覺得自己不夠好,或者不知道該如何把自己的特點轉換成品牌優勢。
這樣的狀態讓人在經營過程中很容易迷茫,甚至焦慮不安,對吧?
打造個人品牌差異化的第一步:回頭看你走過的路
你不需要去發明什麼新東西,也不必逼自己變得「很不一樣」。因為真正讓你與眾不同的特質,其實早就在你身上了。
它們藏在你的背景、你過去的經歷、你處理問題的方式,甚至藏在你最自然的表達裡。你要做的,是回頭去看、去挖掘,找出那些你「已經擁有」的東西。
個人品牌差異化案例:3 個創業者如何發掘自己的亮點
心理師如何結合正念飲食,打造市場獨特定位
這位創業者本身是心理師,同時對正念飲食有深入研究。他結合這兩個領域,創造出一套能幫助人改善情緒性飲食的服務。
你知道的,很多人減重卡關,背後往往不是飲食本身,而是情緒與壓力。
他便針對這樣的受眾,透過心理學的方法與正念練習,幫助他們建立更健康的飲食關係與自我觀察力。這個結合,讓她的品牌在減重市場中形成一個獨特利基:不是談食譜、也不是販售快速成果,而是提供深層支持。
醫師轉職如何找到高價值利基市場
這位創業者原本是醫師,後來轉職進入線上創業。他對信用卡點數與高端旅遊福利非常熟悉,也因為過去累積的高收入人脈與專業背景,讓他有機會服務一群想要「用聰明方式過更好生活」的客戶。
他教大家如何用點數換升等、住精品酒店、解鎖隱藏福利,這些原本複雜的知識,透過他的整理與教學變得簡單易懂。這樣的定位讓他在原本看似飽和的市場中,一下就被看見。
房仲如何用社群經營建立品牌影響力
這是一位已有多年經驗的房仲,在 Instagram 上累積了穩定粉絲基礎。他利用自身豐富的實務經驗,結合社群行銷技巧,教導其他仲介如何在線上經營品牌、吸引潛在客戶。
從一開始只是分享成交經驗,到後來開始開設課程,幫助其他業務突破瓶頸,她成功地從業界實作者轉型為業界教練,建立起「有實戰、有影響力」的品牌形象。
差異化來自你的經歷與轉化:從故事提煉品牌價值
這三位創業者的成功,並不是因為他們「發明」了什麼,而是因為他們願意回頭看自己的歷程,並勇敢地把經歷變成方法、把價值說成語言。
這也是你可以辦到的。
你不需要成為某個領域的權威,也不需要等到「夠資格」才開始分享。你現在走過的每一步,可能正是別人還在苦尋的解答。
品牌的差異化,其實來自一句簡單的提問:「我走過的路,可以幫助誰少繞一點彎?」
克服自我懷疑:用「10%優勢」打造信任感品牌
克服冒牌者症候群:用10%優勢建立信任型個人品牌
你可能會想:「我這樣的人真的可以嗎?我好像還不夠專業、不夠資深……」;如果你曾有這樣的聲音,請放心,你並不孤單,因為我當初也是!
還記得我剛從企業離職、踏上創業這條路時,腦袋裡滿是小劇場:「以前的同事會不會笑我?」「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失敗?」,甚至連我自己也會想,「我憑什麼做這些事?我有什麼資格?」
當然,我之後才知道那段時間,幾乎天天來糾纏我的叫做冒牌者心態(Imposter Syndrome)。延伸閱讀《告別自我懷疑:擺脫冒牌者症候群,重拾自信做自己!》
我真的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撐得住,更不知道是否真的能為別人帶來改變。好在,我後來懂了:我們不需要是大師,才有資格分享與幫助別人。
所以,當我發現「10% 優勢」(10% edge )這個概念的時候,真的很開心。edge 單純字面的意思是優勢,但這其實是要說,你不需要走在最前面,你只需要比你的理想客戶或學生多懂一點(10%)、早走幾步,就能夠帶領他們往前。
很多人以為要有十年資歷、幾百篇內容,才有資格做教練、開課、提供服務。事實卻是——只要你擁有「經歷過」的真實故事,你就能幫助那些「還沒開始」的人少走彎路。
而這正是這篇文章想讓你了解,你可以為市場創造價值的地方。
如何發現自己的品牌定位起點?三個關鍵自問練習
在建立品牌的路上,我們常會卡在「我到底可以提供什麼?」這個問題上。你可能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,也學了不少,但就是說不出自己真正的強項是什麼。
別擔心,我想帶你做一個簡單但非常有力量的思考練習,幫助你釐清自己的價值核心。
請你暫停一下,拿出筆記本,寫下以下三個問題的答案。這會是你開始打造差異化定位的第一步。
問題一:什麼事情對你來說「很自然」?
也就是說,那些別人覺得很難、很複雜的事,對你來說卻是輕而易舉的。可能是你組織資訊的能力很強,或是你總能說出一句話安撫情緒緊張的人,又或者你很擅長把抽象的想法變得具體可行。
這種「你覺得沒什麼」的能力,往往就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,也是最值得被放大與轉化的潛力。
問題二: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?
這不一定是工作,也可能是生活裡的小事。
想一想:什麼事情讓你做起來很開心、很有滿足感?就算沒有報酬,你還是願意花時間去做?
也許你喜歡寫作、整理筆記、傾聽別人的故事、設計視覺、編排流程……這些都是品牌價值的一部分。因為你「喜歡」,所以更容易持續;因為你「擅長」,所以更有影響力。
問題三:別人最常問你什麼問題?
這是個非常實用的觀察點。去想想看,朋友、同事、客戶總是來問你什麼?是請你幫忙選書?幫他們改簡報?還是問你怎麼安排一場活動、怎麼克服低潮?
這些「你以為很普通的事情」,其實正透露了你在哪個領域有影響力。它們可能是別人還沒搞懂、但你早已內化的經驗與技能。
當你一一寫下這些答案時,你會發現自己的某些價值線索逐漸浮現。這些問題看似簡單,卻是幫你打開個人品牌差異化的起點。
真正的品牌定位,不是設計一個帥氣標語,而是從你自己身上出發——把那些你早就有的東西,看見、組合、放大,成為能幫助別人的有形價值。
用真實經歷說品牌故事:建立有溫度的信任感
別害怕你的過去,那正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
許多創業者總以為:「我沒什麼特別的經歷,甚至有點混亂,這怎麼能變成品牌?」
但你知道嗎?那些混亂、低潮、轉彎與重來,其實才是最值得被說出來的——因為那是你的旅程,是別人還在經歷的路。
人們不一定會被你的成就打動,但會因為你走過他們現在正經歷的難題,而願意相信你、靠近你。
我的親身體驗:混亂與摸索,也是價值的源頭
我自己的品牌故事,就不是從光鮮亮麗的成功開始的。
在我生小孩之前,我的時間規劃總是很有條理,工作節奏也有效率。但生完孩子之後,一切都亂了套。白天沒辦法專心工作,晚上累到無法思考。就連簡單的事——比如寫篇貼文、回封信,都變得困難。
我曾經很沮喪,懷疑自己是不是從此就會失去主動權,也想過是不是該乾脆放棄。
但我開始嘗試在有限的時間裡,只做「最重要的一件事」:有時候,是在孩子午睡的 30 分鐘內快速寫一段稿子;有時候,是放下進度、只專心陪伴自己好好呼吸。
我也沒有假裝自己「撐得很好」,我在電子報裡分享:「我還在摸索,但這是我目前找到的方法。」
結果,讀者的回饋讓我非常感動。有人回信說:「你讓我知道,我不是唯一一個無法把生活安排得完美的人。」
還有人說:「謝謝你寫下這些。我也正在學著面對人生新的節奏,看到你走過,我有勇氣再調整一次。」
真實,是你與讀者之間最強的橋樑
那些你以為「不夠完美」的片段,其實正是品牌信任的入口。因為它們說出了人們心中不敢承認的掙扎,也讓你從「遙不可及」變成了「可以相信的人」。
當你願意分享過程而不只是成果,當你敢說「我還在嘗試」,而不是「我早就知道」,你的品牌就開始與真實的人產生了關聯,而這份連結,是流量買不到的,是共同價值培養出來的。
個人品牌差異化模型:4個關鍵元素幫你清楚定位
很多人以為,打造品牌的差異化只需要找到一個獨特技能就夠了。但其實真正讓人記住、產生信任並想靠近的品牌,是多種元素交織而成的獨特組合。
這四個元素就是:你的觀點、個人特質、經歷與你能創造的結果。
1. 你的獨特觀點(POV):讓品牌發出專屬語言
你的獨特觀點或視角,不只是你對世界的看法,更是你品牌的靈魂。
它可以是一種信念:「創業不需要犧牲生活品質」;也可以是一種觀察:「大家都在追數字,卻沒人談持續創作的心理安全感」。
當你開始以你的語言說話,吸引來的,就會是與你價值觀契合的人。這比用力行銷更有力量。
2. 你的個人特質:讓人願意靠近與記得你
你的特質,可能是溫柔、務實、有條理、直率、幽默——這些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背景資料,而是讓人「對你有感」的關鍵。
在社群時代,信任是從「這個人我喜歡」開始的。
你的風格、語氣、處事方式,會吸引某一類型的人靠近你。這不是缺點,而是篩選機制,是品牌吸引力的來源。
3. 你的經歷:成為品牌獨一無二的 DNA
每一段你曾經走過的路——成功、失敗、轉職、家庭變化、自我探索——都能成為你品牌的 DNA。
這不是在包裝過去,而是在理解它、整合它,讓它為你帶來更深的說服力。
當你願意說出自己的故事,品牌就不再只是「銷售通路」,而是「理解與陪伴」的存在。
4. 你能創造的結果:為誰解決什麼問題?
最後,品牌的價值體現在:你可以幫助誰,解決什麼問題?這一點,最終決定了別人是否願意付費、合作、甚至幫你宣傳。
也許你能幫人減少迷惘、建立網站、改善健康、重新找回對工作的熱情……這些看起來很實際的「結果」,就是品牌在市場上的兌現力。
你不需要什麼都會,但你要清楚:你帶來的變化是什麼?對誰來說,那是有價值的?
我實際舉幾個例子,你會更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。
網站設計師的觀點可能是:「創業者不該被網站搞得焦頭爛額」;他的個性活潑、設計簡潔,並用多年經驗開發出模組化的網站工具。結果是:創業者可以省下時間又快速上線。他不只賣設計,他在賣「專注與效率」。
音樂老師的特質是溫暖且會說故事,觀點是:「音樂是連結而非成績」;他曾教導特殊兒童,也喜歡用遊戲式教法讓孩子快樂學習。他的品牌價值不在於教什麼樂器,而是在於幫助孩子透過音樂表達自己。
義大利文老師結合語言學博士背景與旅遊熱情,讓學生不只學會語言,更進入文化脈絡。他的觀點是:「語言是活著的,不是測驗用的」,於是他帶學生一邊學語法、一邊做義大利料理,讓課程變得有味道,也有記憶點。
當你的觀點、特質、經歷與成果連成一線,差異化自然出現。你也不再需要「假裝專業」,而是自然地成為你該成為的那個人。
我真的相信,這份「真實」就是你品牌最清晰的辨識度。(延伸閱讀《「做自己」打造獨特品牌吸引力:IG 社群經營就該這麼自在!》)
你的品牌價值,從看見自己開始發光
你不需要是誰的版本,只要回到自己就夠了。這世界不缺閃亮亮的品牌,也不缺會說話的內容創作者。但真正讓人記得的,是那些有溫度、有脈絡、有故事的存在。是那些說出自己真實經歷、願意走在讀者身邊的人。
你不需要從頭發明什麼,也不必變成某個成功範本的翻版。你要做的,是看見自己已經擁有的光——那來自你的人格特質、故事、信念,以及你幫助別人轉變的方式。
如果你願意,現在就是一個很好的時刻,靜下來問問自己:
我希望被誰記住?
我能為誰帶來改變?
如果我能幫一個人,下一步我會怎麼做?
願你從這裡開始,不再懷疑,而是勇敢建構一個品牌,來承載你想說的話、想陪伴的人、想發光的方式。
推薦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