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筆知識變現不是靠開課,而是靠這個低成本數位商品徹底翻轉事業與人生
選你愛的PODCAST平台收聽
APPLE PODCASTS | SPOTIFY | KKBOX
剪壞的頭,換來滿滿的創業靈感?
那天我只是想換個髮型,試試一位新的設計師。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意料——因為我的頭好像被剪壞了。剪完後,我尷尬地看著鏡子裡的自己,心裡默默想著:天啊,我可能需要一點時間適應這個造型。
可是你知道嗎?那天我竟然沒有陷在沮喪裡,反而腦海裡源源不絕的新想法開始湧現。誰能想到,我們人生中第一個數位商品的靈感,竟然就在那次剪頭髮的過程中誕生了!
不過,在深入聊到這份電子書的故事之前,我想把時間往回拉一點。因為在那之前,我的人生和你現在看到的模樣,完全不同。
這一切,其實從一段矽谷的職場倦怠開始
那時候,我在矽谷工作,生活幾乎像自動駕駛一樣。每天睜開眼就是會議、進度、報告和代辦清單;中午邊吃飯邊開會,下班回到家只剩下癱在沙發上、點外送、看 Netflix 的力氣。
日復一日,我陷入惡性循環,卻還拼命說服自己:這就是「大人該過的生活」。
(即使現在看起來很荒謬,但我當時真的是這樣想的!)
直到有一天,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:如果我這麼不喜歡我的工作,那不就等於在浪費我百分之八十的人生?
我並不是因為有多討厭那時候的工作,而是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感。所以即便還不清楚未來要做什麼,我也決定先找回「選擇權」。
於是,在拿到綠卡、確保短期內沒有財務壓力後,我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——裸辭。
當時的 Terrie 剛從紐約畢業回到亞洲,對職涯也充滿疑惑。我們就這樣邊聊天邊摸索,一起踏上創業的路。
Image Caption: styled by us | photo by Sara Weir Photography
品牌初期最難克服的,其實是心裡的小劇場
每次按下 IG「發佈」鍵前,我都得深呼吸三次。
創業初期,我們開始經營 IG,同時接案做品牌設計與攝影。雖然知道自己要做什麼、要對誰說話,但最難跨過去的,其實不是策略或技術,而是心理的障礙。
每次按下 IG「發佈」鍵前,我都要深呼吸三次,因為腦海裡充滿小劇場:朋友會不會笑我?以前的同事會不會覺得我很做作?會不會有人在背後竊竊私語:「Annie 到底在幹嘛啊?」
每篇貼文我都改了好幾次,圖片換來換去,有時候甚至放著隔天再看。就算好不容易按下去了,心跳還是加快,緊張得不行。
有次在朋友聚會上,大家隨口問我是不是在經營 IG。我立刻下意識自嘲:「喔~就玩玩啦哈哈。」然後趕快轉移話題。其實不是不在意,而是太在意。怕被誤解、怕被貼標籤、怕被說閒話……
直到有一天,我靜下來問自己:
他們真的知道我在做什麼嗎?知道我這些內容背後花了多少時間準備、修改、打掉重練嗎?
如果答案是「不知道」,那我幹嘛用他們的眼光來決定自己該不該繼續前進?
我們的品牌,不是做給認識我們的人
從那一刻開始,我的心態逐漸轉變,回到最初的出發點。
我們打造這個品牌,不是為了熟人點讚,而是為了讓那些還不認識我們、卻能從內容中獲得幫助的人,看見我們。
這樣的心態,幫助我度過了那段充滿自我懷疑的時期。我們持續經營 IG 和電子報,分享觀點、案例與故事,慢慢地,也開始有客戶透過轉介紹找上門。更讓我感動的是,收到一封封陌生人傳來的訊息:
「謝謝你分享這些內容,真的幫助我很多。」
「我原本也在掙扎,看到你分享才知道我不是唯一。」
這些都讓我明白:只要願意分享,就會有人被打動。
從剪壞的瀏海,到第一份電子書
還記得文章一開始的剪壞頭髮經驗嗎?
那時候的我們,其實案子不少,表面看起來還算成功。但每個案子都耗時耗力,週末和晚上幾乎沒有休息。我們心裡開始懷疑:如果創業一定要這樣瘋狂,那還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生活嗎?
就在那個時候,看我滑 Olea & Fig IG帳號 的髮型師突然問我:「妳好像很會經營 IG 耶,可以教我嗎?」,所以他一邊剪頭髮,一邊問,我就跟他分享我知道的技巧,我甚至還拿起手機,把他的問題和我講的內容記錄下來。
我好像有一種被敲醒的感覺——我真的很懂這些啊!這些就是我每天都在做的事。
一路開車回家時,我早就把怪怪的瀏海拋到一邊,腦子裡都是剛剛的對話。當晚,我立刻打開電腦,把所有靈感和想法整理下來。我心想:反正這些東西我早就會了,不妨整理起來,搞不好有人會需要。
連我自己都沒想到,這個小小的嘗試,竟然就這樣打開了我們事業的另一扇門,也為我的人生帶來巨大的轉變。
剪完頭髮後的兩天內,我就完成了我們人生中第一份數位商品:教人經營 IG 的電子書。我隨意訂了 79 美金的售價,在沒有下廣告的情況下,靠著兩封 email,第一個週末就成交了三十多份訂單。
在後來的數十個月中,這份電子書不斷被優化,終於成為今天的熱門課程《IG 百分百必修課》。直到現在,我們每次有新想法,還是會先從一份簡單的電子書開始測試,再逐步加入影片、資源、連結,最後轉化成完整的課程。
這就是我們至今最核心的商業模式:先用低風險、低成本測試市場,再放大執行。
回頭看,那次剪壞頭髮的經歷,也不過是日常生活裡的一個小插曲,卻成為我們人生新的轉折點,真的很神奇!
打破「被動收入」的謠言!真正的自由是這樣來的
理財暢銷書《持續買進》(Just keep buying)裡面提到若想要增加收入有幾種方法:除了在企業職位裡不斷晉升,還有出售你的時間或專長、出售某種技能或服務、教導他人、銷售某種產品;你發現了嗎?數位商品正符合前面這些方法。
你可能也聽過這種說法,一旦經營自媒體、打造出數位商品後,就能開始賺「被動收入」;不過,靠數位商品邁入第八年創業的我,想誠實地告訴你:這不是真的。
想要經營出成果、持續帶來轉換與客源,你還是得投入時間。要學行銷、經營受眾、優化內容、測試策略。這一切都不是「自動發生」的。
不同的是,這一次,你是為自己而努力,是為了你真正相信的價值、你熱愛的事,以及你渴望打造的生活——而不是替別人的公司加班。
我還記得剛開始創業的時候,每天都在學新東西。也不是不累,有時甚至懷疑:「這樣真的會有人付錢嗎?」但隨著時間推進,當我們真的看到有人因為我們分享的內容或付費教學而改變做法,甚至獲得成果時,我更能體會到:這條路帶來的自由,不只是收入上的,而是一種生活的掌控感。
數位商品帶來的自由,是掌握自己人生的選擇權
我真的很慶幸,因為作出這份選擇,我能在孩子剛出生時,親手帶他到 18 個月大才送去學校。那段時間雖然辛苦,卻是我最珍惜的一段時光。
現在,當我需要請假,不需要跟誰報備;當孩子學校有活動,我不用請示主管,就能直接出現在他身邊。放假的時候,我能全心全意安心地陪伴他,不必擔心錯過工作進度,或是因沒有上班而心虛。
Terrie 也是。他可以自由決定什麼時候要旅行、在哪裡工作。只要帶著電腦,就能邊走邊工作,同時好好生活。
對現階段的我們來說,這更是我們渴望的成功——不是達到某個營收數字,而是擁有選擇權: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更棒的是,在這樣的生活節奏裡,我並沒有停止成長。因為我們的事業就是我們熱愛的工作,每一天,我們都在學習、優化內容、嘗試新方法、觀察市場變化、研究行銷策略。
有些人覺得創業久了會倦,但對我來說,這反而是一股推動我不斷前進的動力。當你做的是自己真正熱愛的事,學習就不是壓力,而是一種享受。
給還在觀望的你:也許你早就準備好了
如果你正在猶豫:「我真的能用已經有的知識或經驗,打造出一份線上商品?」
我想告訴你,你不是唯一這樣想的人。我們自己、我們的學員,都是從這些懷疑開始的。但只要你願意踏出第一步,你會發現:
你以為沒人需要的東西,其實很多人正在尋找。
不完美也能開始。
不是你不行,而是你還沒用對方式去嘗試。
打造數位商品,就是在替自己累積選擇權。每一步都能成為資產,讓你越走越穩,也越來越自由。
所以,如果你也聽到了那個微弱的聲音「我真的可以嗎?」,我想告訴你,如果當時的我們辦得到,我相信你一定也可以!
接下來的幾週,我們會繼續分享更多知識變現的具體做法,讓你更快上手,踏出屬於你的關鍵第一步,好嗎?
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,也不要錯過以下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