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「還沒準備好」魔咒困住了?這3招破除法,帶你拾起勇氣和動力朝夢想邁進

選你愛的PODCAST平台收聽

APPLE PODCASTS | SPOTIFY | KKBOX

等「準備好」再開始?其實這是你最大的陷阱

我最近又收到一封讀者私訊,說他腦中有無數想法,早就想開始自己的品牌——可是一想到還沒上完某個課、官網還沒架好、產品還沒打樣,他就覺得「我還沒準備好」,所以暫時不能開始經營社群。

聽起來熟悉嗎?這是我最常在品牌經營社群聽到的理由之一,也是很多想創業、想自媒體的人心裡的卡點。有些人說要先把產品做出來;有些人覺得自己還不夠專業;有人認為網站、品牌形象都要定案,才有資格對外分享。

結果,那個「準備好」的日子永遠沒來。反而是代辦清單越來越長、壓力越來越大,拖到自己連開始的勇氣都消磨殆盡。

我懂,因為我也曾經是這樣。

那時候我不是沒有動力,我很想開始,只是腦子裡不斷冒出各種「等一下更好再做」的理由。直到後來,我才意識到:「等我準備好」其實是一個超危險的假象。它看似謹慎、負責,實際上卻是在拖住你,讓你原地打轉。

今天我想跟你分享,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 3 個「準備好」假象,以及我是怎麼一一戳破它們,讓自己真的跨出第一步。

styled by us for Rachel Weismann | photo by Comeplum

假象 1:我還要再學更多,才夠資格開始

第一個讓我卡最久的假象,就是那句看似合理的念頭——「我還不夠準備好,我還要再學一點、再看多一點、再研究更多,才能開始」。

當時我們決定要做 podcast,我最大的阻力並不是設備或內容,而是語言。我的中文程度只到國中一年級,要用中文連續講二、三十分鐘,還要有邏輯、有故事、有溫度,對我來說是巨大的挑戰。我害怕講得不夠順、觀點不夠精準,更擔心錄完會被笑,甚至一口氣掉粉。

那段時間,我每天都在想:是不是應該先寫好逐字稿?要不要把十集內容都準備齊全,再正式上線?但內心又有一個聲音提醒我:「再等下去,你可能永遠不會開始。」

於是我們決定不再等「完美」出現,而是先行動再調整。前幾集的錄音確實不夠流暢,背景音也吵、訪綱不穩,但正因為選擇了開始,我們在短短一年半內不僅站上熱門排行榜,還獲得了幾個關鍵合作機會。

這讓我真正體會到一件事——你缺的不是知識,而是行動。資訊焦慮只會讓你原地打轉,只有行動,才能讓你一步步接近目標。

如果我們當初沒開始嘗試在 IG 上發文,就不會有今天的網路事業,也不可能從接案顧問轉型到靠數位商品變現的模式。行動才是關鍵。

所以,如果你也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,不妨先問自己:「我有多渴望實現這個夢想?」如果答案是「我真的很想要」,那就讓身體比大腦更快一步,今天就發一篇限動或貼文,分享你為什麼要開始。想像一下,明天、三個月後、一年後的你,會多麼感謝今天願意行動的自己。

假象 2:我還不夠專業,風格還不夠明確

另一個讓人遲遲不敢開始的理由,就是覺得自己「還不夠專業」或「品牌風格還沒定型」。很多人擔心現在開始分享,會不會顯得太隨便、太不成熟,甚至怕別人覺得自己「不夠格」。

我以前也是這樣。那時候我常常想,是不是要等到品牌定位完全清楚、講話風格一致,甚至等到自己在某個領域累積了足夠資歷,才有資格開口?

但後來我觀察到,那些看起來很自然、很有自信的人,其實沒有人是一開始就這麼「到位」。他們也有從零開始的那一天——也曾在鏡頭前尷尬地不知所措,也曾發過沒什麼人理會的貼文,也曾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資格在這個領域發聲。

我自己第一年經營 IG 的時候,也一樣會糾結很久才按下「發布」。我怕沒有共鳴、怕語氣太突兀、怕自己表達不夠完整。但我後來學會一個很重要的心態:與其等到風格成熟再開始,不如用行動去塑造風格。

你不可能在腦海裡就想出「完美的品牌形象」,它只會在你一次次發文、錄音、和粉絲互動的過程中逐漸浮現。我常被問:「你怎麼感覺這麼自在地在 IG 上講話,或者面對鏡頭?」我的答案很簡單:因為我曾經在不自在的情況下做過一百次。那些不確定、害怕、甚至有點丟臉的時刻,就是幫我找到語氣、切角、內容定位的練習場。

所以,如果你現在心裡正有一個想法,不要等所有元素都搞定再開始。今天就講一句你相信的話,說一個你最近的觀察,甚至只是分享一張幕後的工作照。這些小小的行動,會幫你在真實互動中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,而不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幻想中。

延伸閱讀《告別自我懷疑:擺脫冒牌者症候群,重拾自信做自己!

假象 3:等產品或服務完成後再經營 IG

過去,我常對自己說:「我現在還沒產品、還沒官網,服務內容也還不完整,現在開始經營 IG 會不會太早了?」這種想法聽起來很合理,卻讓我錯過了不少機會。

原因很簡單——如果品牌還沒建立、沒有人認識你,就算產品準備得再完美,上市那天也很難有人主動等待或購買。這是很多創業者常犯的錯誤:花了數月甚至半年以上全心投入產品開發,卻忽略了在前期經營社群、累積信任。結果產品推出後,只能依靠冷推銷,進而陷入「沒人買,是不是我不夠好?」的自我懷疑。

我有一位學員,在他的頭巾產品還在打樣時,就開始分享幕後故事、理念,以及設計的心路歷程。到了產品正式上架那天,庫存直接售罄,因為粉絲早就被他的真誠打動,並期待著支持他的第一批作品。

我們自己推出第一本電子書時,其實產品組合並不完整,但早在上架前,我們已經在 IG 上不斷鋪陳,分享理念與解決方案。結果一推出不僅超出預期銷售,還收到大量回饋——粉絲告訴我們,他們早就在等這個東西。

事實上,「籌備期」反而是最適合建立信任感的階段,因為此時的你真實、接地氣,而且更容易讓粉絲感受到你的熱情。你不必等到所有東西都完成才開始,只需要在今天發一篇文,讓你的理想粉絲知道你正在做什麼、背後的初衷是什麼。等到產品正式推出時,他們會早已準備好支持你。

給還在等「準備好」的你

今天分享的三個「準備好」假象——

  • 我還要再學更多才開始

  • 我還不夠專業、風格還不明確

  • 我要等產品或服務完成才經營 IG

也許你覺得還需要更多時間、更多知識、更多信心,但事實是——那個「完美時機」多半不會自己出現。真正能讓你準備好的,是行動。

哪怕只是今天分享一張幕後照、一個想法,你也已經比昨天更接近你的品牌與夢想。所以,不必再等。你今天的這一步,就可能是你創業旅程真正的起點,真的。

這也是為什麼,我們特別設計了三天 【IG吸粉實戰營】,專為「還沒準備好,但真的想開始」的你打造。這個工作坊會帶你釐清品牌方向、優化帳號呈現,讓你的 IG 不只是漂亮,而是真正吸引對的人停下來、按下追蹤。

不需要再等一切完美才行動,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!立即加入【IG吸粉實戰營】,用3天釐清品牌方向、快速提升帳號吸引力,打造讓理想粉絲停下來並主動按「追蹤」的IG帳號!

繼續閱讀其他好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