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命發文卻無法吸引理想粉絲?成為那 10% 真正懂得用 IG 建立信任的人
選你愛的PODCAST平台收聽
APPLE PODCASTS | SPOTIFY | KKBOX
你的 IG 經營卡住了嗎?先搞懂 IG 的真正功能
努力創作、持續發文,粉絲數和互動卻毫無動靜?這種窘境,大概是許多小品牌創業者都再熟悉不過的日常。
其實,你並不孤單。大多數人誤以為「發越多文 = 粉絲增長 = 業績提升」。但事實是,這樣的做法只會帶來更多焦慮。當靈感枯竭、想不到內容時,你是否也曾懷疑過:「是不是我不夠努力?」
我也曾掉進這個陷阱。創業初期,我在 IG 上瘋狂發作品和金句,粉絲數確實上升了,但互動卻冷清得很——沒有人留言、沒有人私訊,更別提訂單。
直到後來,我才發現:問題不是「發什麼文」,而是「為誰發文」。
發文沒靈感?真正的問題是訊息不夠精準
我曾以為只要內容多、發文頻率高,受眾就會自動跑來。但粉絲數再多,若沒有帶來轉換與信任,這些努力幾乎等於白費。
所以,這篇文章要告訴你:
為什麼大部分創業者在 IG 上用錯方法?
如何真正吸引到對的人,讓品牌不只被看見,而是實質成長?
準備好了嗎?我們開始吧!
styled by us for Comeplum | photo by Claire Xue
一、為什麼大部分創業者都用錯 IG 行銷策略?
避免這些 IG 品牌經營錯誤,才能真正吸引理想粉絲
很多創業者一開始經營 IG 時,會誤以為只要發一些爆紅的貼文,粉絲數就會上升,生意就會跟著來。
結果呢?當貼文沒有什麼互動時,他們就開始猜:「是不是美編不夠?」或「是不是要跟流行主題?」,於是花時間拼命研究怎麼發出下一個 “爆款貼文”。
但其實,這些所謂的技巧根本不是關鍵!如果你沒有釐清品牌核心訊息,也不清楚自己是在為誰發文,那麼學再多曝光技巧也只是白費力氣。
當你的貼文沒有針對性,不能打中真正的目標受眾,他們怎麼會想追蹤你、留言或分享?更別提轉換成業績和訂單了。
曝光不等於轉換
在追求「高曝光」之前,你最需要釐清的是:你到底是在為誰發文?
容我提醒:品牌的主角應該是你的受眾,而不是你的產品或服務。這觀念來自我很喜歡的一本書《跟誰行銷都成交》(Building a Storybrand by Donald Miller)。如果你一直把自己當主角,很難吸引到對的人。
我們也曾犯過同樣的錯。創業初期,我們發了很多自己的作品和金句,粉絲數雖然有增加,但互動卻少得可憐,回應大多來自同行,甚至有人對我們的服務完全不感興趣。那時候,我們完全沒有意識到,說穿了,我們的 IG 根本只是在「自嗨」——有什麼靈感就發什麼,完全沒考慮粉絲是否感興趣。結果,雖然有些按讚,但實質互動與轉換幾乎為零。
後來,我們開始幫助其他創業者和小品牌規劃品牌形象,才真正理解:經營社群不只是「讓自己的作品被看見」這麼簡單。
從那時候起,我們經營 IG 的方式徹底改變。我們不再只關注自己,而是專注於目標受眾,反問自己:「這篇貼文,我是發給誰看?我希望他們從中獲得什麼價值?」
二、經營 IG 的核心關鍵:找到你的品牌核心訊息
無論你是賣產品還是服務,成功的關鍵都在於:你是否清楚自己的品牌核心訊息? 你能不能簡單明瞭地說出這句話:
「我為誰服務,能帶來什麼改變?」
你可以先問自己:
你想幫助的人是誰?
他們有什麼困難或需求?
你的服務能如何改變他們的現狀?
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弄清楚,那你的內容就很難打動受眾,也會讓你陷入「沒有靈感」的困境。當方向不明確時,每篇貼文都像是在隨便撒網,無法精準吸引理想客群。
當你真正了解你的目標受眾,並清楚他們的需求時,你才能作出馬上讓他們「對號入座」的內容。
你應該針對明確的小眾設計內容,而不是發一些譁眾取寵的模糊貼文。一旦你的內容能精準呼應他們的想望、煩惱和挑戰,自然會引起共鳴,讓人忍不住點下追蹤,並持續關注。
重點是,讓你的受眾感受到「你懂我」,而不是「你只是另一個要賣東西的人」。
這就是為什麼,我們要發的是能幫助受眾解決問題、帶來啟發的內容,而不是一直在宣傳自己的產品或服務。
我也是在 2019 年開始經營 IG時,才真正「開竅」。這是我跌跌撞撞後整理的大發現:
問題不在有沒有靈感,而是在於有沒有搞清楚品牌核心訊息。當你知道你是為誰創作,貼文靈感自然會源源不絕。因為你會開始傾聽市場:他們有什麼問題?他們的痛點和渴望是什麼?只要跟著這些需求走,就不需要再為主題而苦惱。
你只需要問自己這兩個問題:我想帶給誰影響或改變?我要為他們帶來什麼樣的轉變或成果?
清楚傳達品牌定位的 3 個案例
以下 3 個 IG 自介就是很好的例子:
我幫女人在生小孩後減重、訓練肌肉、建立自信
Namaste 加點小幽默,教你輕鬆掌握簡單上手的瑜珈
幫不愛衝突的女人勇敢表達自己+自信為自己畫界線
你覺得呢?是不是一看就明白?
大家只要一看到這些帳號,就知道他們的目標受眾是誰,也知道他們的內容能帶來什麼成果。如果我是目標受眾,當然會馬上產生興趣。
你的受眾才是品牌的主角!
所以,一定要記得:經營社群時,重點不是展示你多厲害,而是你能怎麼幫助對的人,讓他們覺得:「你了解我,而且能給我需要的東西。」
三、IG 在品牌經營中的角色
如何用內容建立信任與轉換?
很多人都把 IG 錯當「宣傳車」,只要不停在路上放送廣告(發文)就能吸引大家注意。但事實上,在行銷應用上,我們不希望 IG 只做到單純曝光,最好能幫助你「吸引對的人」並與他們建立關係。
那該怎麼做呢?關鍵在於:從解決受眾的問題開始,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價值。當你的內容能夠實際幫助到他們時,他們才會願意持續追蹤你的帳號,並對你建立信任。
三種內容類型,讓你的 IG 變成黏人品牌
我們在經營 IG 的過程中,發現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內容分成三種類型:
知識分享型:教受眾有用的知識或技巧(實用乾貨)。
成果證明型:用真實案例或成果故事,讓對方看見你能帶來改變。
個人故事型:分享你的經歷與故事,讓品牌更有溫度,並建立共鳴。
這三種內容的搭配,能讓你的受眾不只學到東西,還能感受到情感連結,進一步加深對你的信任。當你長期累積這份信任,未來在推廣服務或商品時,轉換效果會顯著提升。
記住,經營 IG 不是單純為了曝光,而是為了經營關係。 這才是品牌長期成長的關鍵。
延伸閱讀:如果你真的想突破成交卡關,別再只是埋頭生產內容,一直亂發文了!【顧客信任路線圖】才是讓人更想進一步跟你消費的關鍵!
以上跟你分享了:
為什麼很多品牌在 IG 上會走錯路;
如何從「為誰寫」的角度來創造更有共鳴的內容;
以及 IG 的真正角色:幫助你與理想受眾建立信任與連結。
現在輪到你了!我們邀請你花 30–40 分鐘,重新思考這兩個問題:
「我想帶給誰影響或改變?」
「我要為他們帶來什麼樣的轉變或成果?」
如果你也常常發了很多內容卻沒什麼回應,問題可能不在於發文頻率,而是訊息不夠精準。當你更精準地釐清品牌核心,你的 IG 內容會更聚焦,也更能吸引理想受眾。
想要更多實用的行銷知識嗎?
我們特別為你整理了一份 《IG 帳號診斷指南》,裡面提供 6 個實用妙招,幫助你快速提升 IG 品牌吸引力,讓目標受眾一看到你的帳號就想立刻追蹤。馬上下載這個免費資源,幫你快速聚焦內容策略、優化帳號,打造更「黏人」的社群品牌!
還在懷疑「粉絲數不夠」就無法賺錢嗎?別擔心,即使只有 300 粉絲,也能創造穩定營收,因為決定成交的根本不是追蹤數,而是信任與價值。